1、顆粒(疙瘩)
在烘幹後的電泳漆膜外表,存在有手感粗糙的(或肉眼可見的)較硬的粒子,稱為顆粒。
發生原因:
(1) 槽液過濾不良,電泳槽液有堆積物、凝集物或其它異物。
(2) 電泳後衝刷液髒或衝刷水中含漆濃度過高。
(3) 烘幹爐髒。
(4) 磷化後的水洗不淨,進入電泳槽的被塗物不潔淨。
(5) 塗裝環境髒,磷化後和電泳後濕膜,曬幹時受汙染。
(6) 後道衝刷水的堿性過高,使得衝刷不掉的漆液在水中溶解性差。
(7) 槽液外表漆液活動不良,槽液外表的氣泡過多。
(8) 前處理未將金屬外表的氧化顆粒鏟除。
(9) 漆膜低於必定厚度。
(10)漆槽中雜質離子濃度高,或有堿性雜質帶入槽中,使得電泳樹脂從水中分出。
防治辦法:
(1) 盡或許防止塵土帶入漆槽,加強電泳槽液的過濾。悉數循環的漆液應悉數通過過濾設備,漆槽規劃時,盡或許防止有“死角”,防止顏填料堆積。
(2) 勤替換後道清洗液,清洗液最好有過濾,一起做個溢流口,削減清洗液外表的泡沫。
(3) 守時拾掇烘幹室和空氣過濾器,查看平衡體係和漏氣狀況。
(4) 加強磷化後的衝刷,要洗淨浮在工件外表上的磷化殘渣。查看去離子水循環洗槽的過濾器是否阻塞,防止被塗物外表的二次汙染。
(5) 塗裝環境應堅持清潔,磷化至電泳槽之間和電泳後瀝幹(進入烘幹室前),應設間壁查看並消除周圍空氣的塵土源。
(6) 後道清洗水的PH操控在中性。
(7) 添加槽液外表流速。
(8) 用打磨的辦法鏟除工件外表的氧化顆粒。
(9) 漆膜厚度操控在要求規劃之內。
(10)防止將堿性雜質和其它雜質離子帶入電泳槽。常常排放超濾液,去除槽中雜質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