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膜太薄
泳塗後工件外表的單調漆膜厚度低於所選用電泳塗料技能條件或工藝規則的膜厚。
發生原因:
(1) 槽液的固體分過低。
(2) 泳塗電壓偏低,電泳時刻太短。
(3) 槽液溫度低於工藝規則的溫度規劃。
(4) 槽液中的有機溶劑含量偏低。
(5) 底材的導電性太差(工件自身、磷化膜過厚)。
(6) 板極觸摸不良或丟掉,陽極液電導太低,被塗物通電不良,極板麵積太小或極板方位欠安,極距離過大。
(7) 電泳後UF液清洗時刻過長,或工件未及時出槽發生再溶解。
(8) 槽液的PH值太低,電泳時已泳漆膜再溶解過大。
(9) 漆液中雜質離子含量高,電泳漆在水中水溶性差,泳動差。
(10)漆液中基料份太低。
防治辦法:
(1) 行進漆槽的固體分,保證固體分安穩在工藝規則的規劃內,固體分的不堅決最好操控在+0.5%之內。
(2) 行進泳塗電壓和延伸泳塗時刻,操控在合適規劃內。
(3) 留神守時拾掇熱交換器,守時查看加熱體係及示溫元件。槽液溫度操控在工藝規則規劃內。
(4) 添加有機溶劑調整劑,使其含量抵達工藝規則的規劃。
(5) 依據不同的材料,挑選不同的泳塗電壓,磷化膜不宜過厚。
(6) 查看極板是否有丟掉(腐蝕)或外表有結垢,必定要守時拾掇或替換極板,必要時可增大陽極板麵積,操控陽極液電導在必定規劃之內,查看掛具上是否有塗料附著。
(7) 縮短UF液衝刷時刻,工件及進出槽,防止漆膜再溶解。
(8) 排放超濾液鏟除過多的遊離酸,平常留神操控陽極液的PH值,使槽液PH值操控在必定規劃之內。
(9) 替換超濾液,鏟除漆液中的雜質離子。
(10)添加電泳漆基料。